日期:2025-09-09 16:06:05
《英国\"奋进\"突击坦克的研发历程与技术特点》
在1941年至1942年惨烈的北非战役后,英国陆军对传统的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面对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势表现,英军开始将目光转向一种新型装甲作战理念——突击坦克。这种坦克设计理念强调在保持足够机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加强装甲防护来提升战场生存能力,同时配备中等口径火炮以兼顾反装甲作战和步兵支援任务。
当时英国正在研发的\"丘吉尔\"步兵坦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突击坦克的定位,但其早期型号暴露出的性能缺陷令人担忧。该型坦克装备的40毫米2磅炮火力明显不足,且最大公路时速仅20余公里,动力系统的孱弱严重制约了其作战效能。在此背景下,基于A27坦克(即后来的\"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底盘开发新型突击坦克的方案应运而生。A27M\"克伦威尔\"凭借均衡的机动性、防护力和火力配置,被视为理想的改装平台。
展开剩余70%研发团队最初提出了多个技术方案:A31方案计划通过简单加装附加装甲来提升防护;A32方案则更为激进,不仅要将装甲标准提升至\"丘吉尔\"坦克水平,还要对悬挂系统进行全面强化。但这些方案最终都停留在图纸阶段。真正进入实体建造阶段的是1943年启动的A33项目,由英国电气公司负责研制,该型坦克被正式命名为\"奋进\"(Excelsior)。
\"奋进\"突击坦克在设计上吸收了不少美国坦克的技术特点。其战斗全重达到46吨,动力系统延续了劳斯莱斯\"流星\"V12汽油发动机配置,配合5速变速箱和后置主动轮布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车采用了美制水平涡壳弹簧悬挂系统和宽幅履带,这套悬挂系统与美国T1重型坦克所用型号相同。测试数据显示,\"奋进\"的最大公路时速可达40公里,越野时速接近20公里,机动性能较早期\"丘吉尔\"坦克有显著提升。
在防护方面,\"奋进\"采用全焊接装甲结构,车体四周加装了25.4毫米厚的防护裙板。其车体和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114毫米,炮塔装甲侧面和后方厚度分别为88.9毫米和76.2毫米。以二战时期的标准衡量,这样的防护配置足以应对大多数反坦克武器的威胁。武器系统原计划配备QF75毫米主炮(备弹64发)和2挺7.92毫米贝莎机枪,但首辆原型车暂时安装了QF6磅炮作为替代。
第二辆原型车进行了本土化改进尝试,换装了英国自主研发的改进型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和加大版\"克伦威尔\"履带。然而测试表明,这些国产部件的可靠性和生产工艺都逊于美制产品。英国曾计划用一辆\"奋进\"原型车交换T14突击坦克进行对比测试,但该计划最终未能实施。经过长达1000英里的严苛测试后,随着美国放弃突击坦克研发路线,以及本土\"丘吉尔\"坦克的持续改进,\"奋进\"项目于1944年5月正式终止研发。
这款融合英美设计理念的突击坦克虽然未能列装部队,但其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为英国战后坦克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从技术沿革来看,\"奋进\"坦克体现了二战中期英国装甲车辆设计思想的重大转变,即在保持机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防护性能,这一理念对英国战后主战坦克的研发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布于:天津市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