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09 15:54:52
在刚刚结束的93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展示了多款新型\"鹰击\"系列反舰导弹,这一盛况既让国人倍感振奋,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我们真的需要如此多样化的\"鹰击\"导弹吗?
此次盛大的阅兵仪式上,至少有四款全新的\"鹰击\"系列导弹首次公开亮相,每款导弹的型号都清晰地标注在弹体侧面。虽然有人质疑在实战中导弹会被装入发射筒内,型号标注似乎没有实际意义,毕竟解放军官兵自然清楚自己装备的武器。但从国防教育和国际展示的角度来看,这种细致的标注确实有助于国内外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军事装备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
从技术特征来看,\"鹰击-15\"是一款采用超音速设计的导弹,其飞行轨迹可能采用高空巡航与低空突防相结合的常规模式。它与\"鹰击-12\"在气动外形上颇为相似,据军事专家分析,\"鹰击-15\"很可能是\"鹰击-12\"的缩小改进版,这种设计优化使得它能够适配歼-16等多型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相比之下,\"鹰击-12\"由于体积和重量较大,目前仅能由轰-6系列轰炸机携带。而\"鹰击-15\"的多平台适配性,无疑大幅提升了中国空军各型战机的远程打击能力。
\"鹰击-17\"则采用了先进的助推-滑翔高超音速技术,很可能是陆基\"东风-17\"导弹的海基衍生型号。这款导弹采用了著名的钱学森弹道,在上升段进入临近空间后,利用其独特的乘波体气动外形,在30-50公里的高空进行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并具备50-100公里级的横向机动能力,其末端突防速度可达5-7马赫。这种飞行轨迹的优势在于全程在大气层内或边缘飞行,能够有效规避敌方中段反导系统的探测,具有极高的突防成功率。
展开剩余71%\"鹰击-19\"作为全球首款采用吸气式推进的乘波体导弹,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它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全程在大气层内保持5-7马赫的高速巡航,虽然飞行轨迹类似传统巡航导弹,但在速度和突防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紧凑的设计使其直径仅0.53米,可适配850毫米垂直发射系统,甚至能通过潜艇的533毫米鱼雷管发射,在800-1000公里的射程范围内,特别适合潜艇隐蔽伏击作战。
至于\"鹰击-20\",这是一款采用双锥体设计的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同样在大气层内飞行,具备中段变轨和末端机动能力,采用扁平弹道设计。据推测,其最大射程可能达到惊人的2200公里,配合其大当量战斗部,可对敌方大型水面舰艇造成毁灭性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的\"鹰击\"系列中,只有\"鹰击-16\"尚未公开亮相,这究竟是项目下马还是处于高度机密状态,还有待未来解密。
这些新型\"鹰击\"导弹有一个共同的技术特点:都能适配850毫米通用垂直发射系统。这意味着中国海军现役的055型驱逐舰和052D型驱逐舰都能搭载这些导弹,大幅提升了舰队的远程打击能力。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如此多样的\"鹰击\"系列是否存在功能重叠的问题?
实际上,这些导弹虽然同属\"鹰击\"系列,但各自具有独特的战术定位和作战优势。例如:\"鹰击-17\"凭借其卓越的中段生存能力,适合执行首波突防任务;\"鹰击-19\"则因其隐蔽性强的特点,适合潜艇等平台实施近距离突袭;而\"鹰击-20\"则凭借其大当量战斗部,可对航母等战略目标实施致命一击。这些导弹通过不同高度、速度和弹道的组合,能够形成立体化的饱和攻击,使敌方防空系统疲于应对。
对比来看,美国海军主力的\"宙斯盾\"防御系统配备的SM-2、SM-3、SM-6防空导弹以及ESSM和海拉姆近防系统,在面对中国这些新型\"鹰击\"导弹时可能会捉襟见肘。特别是\"鹰击-19\"和\"鹰击-20\"能够在大气层边缘机动飞行,使得SM-2射高不足,SM-3又显得大材小用;而\"鹰击-17\"的高速特性也让SM-6难以及时拦截。即便是相对较易拦截的\"鹰击-15\",对美军防空系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反舰导弹还具备改装为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潜力。虽然目前尚未有850毫米通用垂发系统陆基化的公开报道,但从技术角度而言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未来如果能够发展出机动式陆基发射系统,这些\"鹰击\"导弹将能构成强大的战区打击力量,在西太平洋地区发挥重要的战略威慑作用。
综上所述,93阅兵展示的新型\"鹰击\"导弹系列,共同构建了中国完善的反舰作战体系,每款导弹都在这一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们的列装服役,不仅显著提升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更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领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发布于:天津市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